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治方法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 基础诊断框架 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■ 罗马IV核心标准
① 腹痛频率:≥3天/月(近3个月)
② 病程要求:持续>6个月
③ 关联特征(满足≥2项):
 ✓ 排便后缓解
 ✓ 排便频率改变
 ✓ 粪便形态改变

■ 警示征象筛查
◆ 必查”红旗指标”:
 ▸ 夜间腹泻/腹痛惊醒
 ▸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(>5% /3月)
 ▸ 直肠出血(非痔源性)
◆ 实验室警戒值:
 ▸ CRP>5mg/L
 ▸ Hb<110g/L(女性)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 亚型鉴别矩阵 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亚型Bristol分型核心病理机制首选治疗
IBS-C1-2型>25%结肠传输延迟渗透性泻剂+促分泌剂
IBS-D6-7型>25%内脏高敏感止泻剂+胆汁酸调节
IBS-M混合型>25%脑-肠轴失调神经调节+动力调节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 阶梯治疗路径 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【Ⅰ级】基础干预
◆ 饮食管理:
 ▸ 低FODMAP饮食(证据等级A)
 ▸ 可溶性纤维补充(洋车前子壳)
◆ 行为调节:
 ▸ 睡眠周期固化(22:00-6:00)
 ▸ 压力管理(正念呼吸训练)

【Ⅱ级】靶向药物治疗
▶ IBS-C阶梯:
聚乙二醇(3天无效)→ 鲁比前列酮 → 利那洛肽
▶ IBS-D阶梯:
洛哌丁胺 → 艾沙度林 → 阿洛司琼*
(*需签署知情同意)
▶ 腹痛控制:
奥替溴铵(急性期)→ TCAs(慢性痛)

【Ⅲ级】生物-心理整合
◇ 肠道定向催眠:每周2次×6周
◇ CBT核心模块:
 ▸ 认知重建(症状灾难化矫正)
 ▸ 行为暴露(食物恐惧脱敏)
◇ 药物强化:
 ▸ SSRI(舍曲林 50mg qd)
 ▸ SNRI(度洛西汀 30mg qd)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 监测与转诊 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● 疗效评估节点:
 ✓ 基线:NRS疼痛评分+BSFS分型记录
 ✓ 4周:症状日记分析(排便频率/紧迫性)
 ✓ 12周:生活质量评分(IBS-QOL)

● MDT会诊指征:
 ▸ 治疗抵抗(3线药物失败)
 ▸ 心身共病(HADS-A>11)
 ▸ 疑诊重叠综合征(IBS+GERD)

▼ 特别警示 ▼
警惕解痉剂过量导致的麻痹性肠梗阻,老年患者使用TCAs时需监测QT间期。2025 Seoul共识强调:症状反复者应重复粪钙卫蛋白检测(cut-off值>100μg/g提示IBD可能)

注:本方案整合2025亚太胃肠病学会指南(证据等级1A)及NICE 2024更新建议,临床实施需结合个体化评估。
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欢迎转给需要的人
点赞15 分享